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浅议《电信法(征求意见稿)》/俞云鹤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22:40:15  浏览:812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浅议《电信法(征求意见稿)》

(上海市信息法律协会 俞云鹤)


一、总的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法(2005年5月10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电信法(征求意见稿)》),总体上反映了我国电信基本政策的要求,相比2004年7月《电信法(送审稿)》,增加了不少有关电信发展内容的条文,反映了我国电信改革的成果。
《电信法(征求意见稿)》至少有以下比较突出的亮点:
1、《电信法(征求意见稿)》第五章“电信资费”,在条文内容和结构上都作了重大修改,基本上是重新撰写的。该章充分体现了维护电信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宗旨。
2、《电信法(征求意见稿)》首次以法律条文明确了电信业向市场过渡的大方针。第五十二条(资费放松管制)的规定,将促进我国电信改革深入进行,使WTO规则进一步获得实施。
3、《电信法(征求意见稿)》将历次草稿编有的“无线电”专章已全部删除,仅在第四章“电信资源”若干条文中有所涉及。这样的删除是可行的,一是第二条电信定义中己包含无线电,二是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电信法》施行之日,《电信条例》同时废止,而现行有效的《无线电条例》不在废止之列。因此,《电信法》完全不必再专章对无线电作规范。
相信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是一部很好的法律草案。
但是,从总体上看,《电信法(征求意见稿)》与历次稿子同样存在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对于我国应当确立什么样的电信监管体制这一电信立法焦点问题,似缺乏广泛深入地考量和研究,从而对电信监管体制作出正确决策和规范。同时,现在《电信法(征求意见稿)》共十三章143条,其中有68条是直接涉及电信监管职责的,占全部法律条文一半之多, 赋予电信监管机构的权力太广太大,相应的权力制约措施规定却太少太弱。

二、修改意见

第一章 总则
1、第一条(立法目的与依据),现条文内容仅表达立法目的,没有明示立法依据。建议恢复以往几稿的写法,写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第二条对电信的定义中,“电磁系统”和“其他任何形式的信息”的的概念比较宽泛,若按此定义,广播电视活动也属于电信活动。建议进一步予以明确定义,同时与国务院正在起草的《广播影视传输设施保障法》做好条文衔接。
3、第六条(监管主体与体制),涉及电信监管基本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关乎全国电信业的改革和发展,至关重要。希望立法部门能够审慎考量,在规范我国电信监管体制时,本着“构建面向二十一世纪有中国特色的电信法框架”的精神,为了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地域广阔的具体国情相适应,吸收我国现行有效的无线电管理体制实行中央、地方两级管理的基本经验,将现行垂直领导、条块分离的电信监管体制,改变为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条块结合的电信监管体制,从而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各自优势与积极性,做强做大我国电信业。
建议第六条(监管主体与体制)修改为:
“国家电信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电信监管机构)依照本法对全国电信业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电信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依照本法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电信业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电信市场准入
4、该章对经营电信业务的申请条件与程序作了规定,但对电信企业如发生业务变更,是否需要向电信监管机构申请或备案未作规定,建议加以补充。
5、第十二条(申请经营涉及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增值电信业务的程序)未明确其他部门在涉及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增值电信业务的许可证管理工作中的职责,易将所有的管理压力集中于电信监管机构,反而不利于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建议对实行此项许可证管理的可行性予以慎重考虑。

第三章 电信网间互联互通
6、第二十三条(互联原则及定义)改为(互联互通原则及定义),第二十六条(互联协议)改为(互联互通协议),使该两条的标题与其他条文的标题称谓相呼应。
7、第二十九条(设备功能变更),现条文将以往草案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必须事先通知互联有关方”,改为“应当与有关各方达成一致;不能达成一致的,应当报电信监管机构裁决”。这对电信业的迅速发展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凡“可能影响互通的”设备功能变更事项会相当广泛,按此条规定都要与有关各方达成一致方可实施,耗时费力,有碍发展。建议恢复以往草案的规定。

第四章 电信资源
8、第四十四条(无线电台站的设置使用要求),建议加入有关“移动通信基站”设置使用要求的内容。因为移动通信产业和运营业己成为我国电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中已有不少有关移动通信的专门规定,但是在《电信法》历次草案中却找不到“移动通信”的文字或概念,似乎故意要回避“移动通信”见之于法律条文,岂非咄咄怪事!

第五章 电信资费
9、第六十一条(资费调查)规定“调查组成员不得少于3人”,联系到第一百三十八条(电信管理工作人员义务)规定“进行监督检查或者调查时,应当不少于两个人”,建议作修改。《电信法》是国家经济类的基本法律,调查人数此类具体事宜应由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去规定较合适,不宜在法律中作刚性规定。

第六章 电信普遍服务
10、第六十四条(政策支持)“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支持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电信普遍服务”,建议改为(政府支持)“国家采取有关措施,支持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电信普遍服务”。这样改动后,第一款规定国家对电信普遍服务予以支持的责任,第二款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对电信普遍服务予以支持的责任。同时,《电信法》作为基本法律已设专章规范电信普遍服务,已体现国家对电信普遍服务予以支持的基本政策,因此在本条文表述中,对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规定宜着重于“采取有关措施”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七章 用户权益保护
11、第七十二条(电信服务规范),建议增列第二款:“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本着公平诚信的原则与电信用户签订电信服务协议”(该文字引自信部电[2004]381号《信息产业部关于规范电信服务协议有关问题的通知》),将电信服务协议上升为电信服务市场的法定文件,以利促进电信业务经营者努力贯彻诚信原则,并提高电信业务经营者和电信用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树立的合同法律意识。
12、第八十二条(欠费催缴和停止服务的要求),第二款“除非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拒绝向电信用户提供服务”,用“否定之否定”的表述方式,比较难懂,建议改为正面描述:“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停止向电信用户提供服务”。这样的改动,也使条款内容与标题“停止服务”更相一致。同时,在该款第二项“经书面通知后”应设定时限,使更具准确性、操作性。
13、第八十三条(赔偿责任与免责情形),将以往草案规定的免责条款文字全部删去,似不妥,也不符合本条标题应有之意。建议第三款改为:“通信网络变更导致电信业务经营者的服务方式改变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应当为电信用户提供不低于原服务功能的服务”。
14、第八十五条(电信监管机构的纠纷处理机制),此条对纠纷处理机制的规定,恐难以落实的。按照第六条规定,“电信监管机构”仅是“国务院电信监督管理机构”的简称,不包据电信监管机构的派出机构。由此,按照第八十五条规定,全国电信用户都须向国务院电信监管机构投诉,而且要在受理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处理,情况复杂“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可延长到60日。显而易见,这是脱离实际的,甚至是无法执行的。解决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将现行集中统一的电信监管体制改变为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从而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电信监管包括纠纷处理的机制问题。另一种是在本条文中,将“电信监管机构”文字均改为“电信监管机构及其派出机构”,将“本机构负责人”改为“电信监管机构及其派出机构负责人”。

第八章 电信建设与保障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延安城区绿化林木管护办法(试行)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


2003年延安市人民政府27号令


延安城区绿化林木管护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改善延安城区的生态环境和旅游环境,切实管护好造林绿化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延安城区绿化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延安城区绿化林木管护的范围和对象:东至桥沟镇柳树店村、南至柳林镇王家沟村、西至枣园镇莫家湾村、西南至万花乡张坪村、北至河庄坪镇李家洼村山体以上的所有林木、花草、林地、草地及依托林木、林地、草地生存的野生动物。
第三条 市林业局是城区绿化林木管护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受其委托单位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第四条 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负责城区绿化种苗检疫和防治,发现病虫害时应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条例》有关规定及时处置。
第五条 城区绿化范围内的森林防火工作由森林公园和宝塔区防火办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健全护林防火组织,落实森林防火责任。
第六条 市、区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宣传单位应积极搞好城区绿化的宣传工作,及时宣传城区绿化先进典型,曝光毁林案件,提高市民的绿化、美化意识,营造城区绿化的良好氛围。
第七条 严禁在城区绿化范围内山体以上林地边缘地带居住。原有临时住户由宝塔区政府责令限期搬迁;常住人口由城乡建设规划局等管理部门制定规划,逐步搬迁。
第八条 严禁在城区绿化范围内乱修乱建坟墓。市、区民政局要划定公墓区,逐步将迎坡面的坟墓由其亲属负责迁至公墓区,费用自理。
第九条 城区绿化范围内,严禁下列活动:⑴盗伐林木;⑵放牧;⑶挖树根、剥树皮,采挖药材;⑷修树枝、拾柴禾;⑸未经批准在林地修路、建房及取土、采石、挖砂;⑹擅自改变林地用途和非法占用林地;⑺擅自毁坏或移动林业标志;⑻在幼林地倒垃圾。
第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单位给予处罚:
(一)对毁坏和偷挖幼树的处以被毁被挖树木3倍至5倍的罚款。对盗伐成材林木的,责令其补种盗伐株数10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5倍至10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移交林业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二)对因采石、挖沙、取土、采种、掘根、剥皮及修枝致使林木受到毁坏的,责令其补种毁坏林木株数1倍至3倍的树木,并处以毁坏林木价值1倍至5倍的罚款。
(三)对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批,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或非法占用林地的,责令其限期恢复原状,并处以每平方米10元以上30元以下罚款。
(四)对入林放牧,致使林木及林地植被遭到破坏的,要赔偿损失,并处放牧者补种毁坏林木株数3倍的树木。
(五)对擅自移动或毁坏林业标志的,责令其限期恢复原状,逾期不恢复的,处以林业标志价值1倍至3倍罚款。
(六)在幼林地倒垃圾,致使林木遭到毁坏的,要依法赔偿损失,责令其补种毁坏林木株数3倍树木。
对违反规定,拒不补种树木和补种树木不符合造林标准的,由违法者所在的组织协助林业部门强制执行或由林业主管部门代为补种,所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违反本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地区绿化管护执法人员,必须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执行公务时,应佩戴标志,持证上岗。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的,按其情节轻重和造成的后果追究责任,并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城镇土地使用税实施办法》第三条的决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城镇土地使用税实施办法》第三条的决定
上海市政府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
对《上海市城镇土地使用税实施办法》第三条第一款作如下修改:
第三条 本市土地使用税按划分的地段等级确定税额。根据地理环境条件,本市城镇土地分为九级。各地段等级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如下:
市 市 市 市 市 市 市 市区七级, 崇明县
地段 区 区 区 区 区 区 区 金山卫石化 城、堡镇
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地区,高桥、
等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安亭、桃浦
工业区,县
城,建制镇
(不包括崇
明县)
适用
税额 7.5 6.5 5.5 4.5 3.5 2.5 2 1 0.50
(元)
附:《上海市城镇土地使用税实施办法》第三条修改前的条文
第三条 本市土地使用税按划分的地段等级确定税额。根据地理环境条件,本市城镇土地分为九级。各地段等级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如下:
市 市 市 市 市 市 市 1984年以后从郊 崇明
地段 区 区 区 区 区 区 区 区划入市区的地 县城、
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区,金山卫石化 堡镇
等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地区,高桥、安
亭、桃浦工业区,
县城,建制镇
(不包括崇明县)
适用
税额 7.5 6.5 5.5 4.5 3.5 2.5 2 1 0.50
(元)

以上地段等级的划分范围,由各区、县税务机关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的《关于加强私有出租非居住用房管理意见》(沪府发[1986]36号)中有关规定核定。其中,沿道路的土地按该道路的地段等级计征;不沿道路的土地按门牌所属路名的地段等级降低一级计征;不沿道路
的土地其门牌无路名的,按四周道路平均地段等级降低一级计征;十字路口或沿几条道路的土地按所处道路中平均地段等级计征。
土地等级的变动,由市税务局会同市土地局等部门确定。



1991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