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淮北市改进行政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若干规定(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1:38:57  浏览:847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淮北市改进行政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若干规定(试行)

安徽省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淮北市改进行政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


淮北市改进行政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若干规定(试行)

第一条 为切实改进行政机关工作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改进行政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行政机关各负其责。
监察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本规定的实施。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具体负责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的投诉的受理和调查。
第四条 改进行政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必须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奖励与惩戒、效能建设与监督检查、勤政廉政与创建文明机关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实行行政机关效能建设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对本机关效能建设负有组织领导职责,本机关效能建设情况应当作为考核其政绩的重要依据。
第六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遵守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公开、公正、效能的办事原则,方便行政管理相对人。
第七条 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履行各自职责。职责涉及不同行政机关的,主要责任部门应当主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其他部门应积极配合,不得相互推诿、贻误工作。
第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公示其所属各科室的职责范围。职责涉及两个以上科室的,应制定并公示办事程序流程图;职责涉及不同行政机关的,由主要责任部门或本级人民政府指定一个部门牵头制定并公示办事程序流程图。
行政机关人员办公桌上应统一放置有本人照片及姓名、职务的标示牌,并在工作时间统一佩戴有本人照片、姓名、职务的胸牌。
第九条 行政机关必须公开办事的依据、程序、要求、时限及承办的部门、人员、负责人姓名,并印制相关材料。行政管理相对人索要时,应无偿提供。
行政管理相对人可以查询与自身利益相关事项的办事进度和结果,有关行政机关承办人应如实告知,但涉及保密内容的除外。
第十条 同一行政机关对同一事项的办事程序须经过多个环节办理的,应采取一个窗口对外的工作机制。
不同行政机关对同一事项的管理,提倡采取联合办公的形式。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必须实行办事时限制度,凡法律、法规、规章明确办事时限的应当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办事时限的,必须结合实际制定时限,予以公布,并向机关效能建设投诉中心申报备案。
行政机关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办事请求在规定时限内没有提出意见而又无正当理由的,视为同意,并予以补办手续。
第十二条 行政管理相对人到行政机关办事时,首位接受询问的本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告知经办科室。经办科室无人时,应告知经办科室的联系电话或联系方法。
第十三条 行政机关承办人应一次性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告知规定的办事依据、程序和要求的全部书面材料,对符合规定、手续齐全的,能当场办理的书面材料,应立即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应出具回执并告知办事时限。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根据有关规定,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办事请求不予办理的,应在规定时限内向行政管理相对人说明理由,并向直接行政领导报告。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行政机关出具拒办理由的文字材料,行政机关应当出具,并告知相对人应享有的权利。
第十五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考勤和请、销假制度,不得无故迟到、早退、缺勤,上班时间不得办私事,有事外出,须事先报告上级领导,属窗口单位的,上级领导要指定人员代办其业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因出差、请假或其他原因两天以上无法上班的,要向直接行政领导汇报正在办理的事项,做好交接手续,直接行政领导要及时指定人员代行其职责。。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得违反规定要求行政管理相对人承担义务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遵守机关组织纪律,对上级机关和领导的决定、命令应坚决执行,尽快办理,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不办;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明确提出,上级机关和领导不采纳的,按上级机关和领导的决定、命令执行。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和年度考评制度,考评结果纳入年度岗位责任制考核的内容。
第十九条 各级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受理和调查行政管理相对人对本级管理范围内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的投诉,根据有关规定建议所在行政机关或监察部门进行诫勉教育、效能告诫的处理。
上级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可以直接受理所辖范围内下级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有权办理的事项。
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对投诉应当保密并认真办理,限时答复。
第二十条 行政机关因办事手续繁杂、职责不清、互相扯皮、效能低下,行政管理相对人反映强烈的,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有权要求该行政机关负责人说明情况,提出整改计划,并限期纠正处理。
第二十一条 行政机关严重违反本规定,或者无正当理由拒不纠正的,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可以给予通报批评,并建议监察部门提请同级人民政府追究该行政机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第二十二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诫勉教育:
(一)办公桌上不放置标示牌或工作时间不佩戴胸牌,经指出不改的;
(二)首位接受询问的机关工作人员不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告知经办处室、联系电话和联系方法的;
(三)不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或者对符合规定、手续齐全又不能马上办好的事项不出具回执的;
(四)不允许行政管理相对人查询与自身利益相关事项的办理进度和结果的。
第二十三条 行政机关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效能告诫:
(一)无正当理由不在规定时限内就所办事项作出决定或者提出意见的;
(二)没有指定人员代办业务或被指定人员不履行职责的;
(三)违反规定,要求相对人承担义务的;
(四)刁难、训斥、辱骂相对人的;
(五)对上级决定、命令不执行的;
(六)其他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一年内被诫勉教育二次以上的,可予以效能告诫。
第二十五条 诫勉教育、效能告诫由监察部门或所在行政机关作出。诫勉教育、效能告诫材料存入单位人事工作档案。
第二十六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构成违纪的,由监察部门追究其政纪责任。
第二十七条 行政机关因效能建设中出现问题被通报批评的,取消当年评选先进资格。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一年内被效能告诫一次的,当年年终考核不能评定为优秀;一年内被效能告诫两次以上的,当年年终考核应定为不称职,所在行政机关可将其调离或调整工作岗位,符合规定辞退条件的,给予辞退处理。
第二十八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不服效能告诫的,可向同级监察部门申诉。
第二十九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或受行政机关委托、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进行行政效能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主题词:监察 行政 规定 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市法院、检察院。
 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3年6月27日印发 
(共印180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地图审核管理规定

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部令

 
第 34 号



《地图审核管理规定》,已经2006年6月8日国土资源部第3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地图审核管理规定》由国家测绘局负责监督执行。


部长:孙文盛

二○○六年六月二十三日

 

地 图 审 核 管 理 规 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地图审核管理,保证地图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开出版地图、引进地图、展示、登载地图以及在生产加工的产品上附加的地图图形的审核,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全国的地图审核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地图审核工作。


第四条 下列地图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一)世界性和全国性地图(含历史地图);


(二)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图;


(三)涉及国界线的省区地图;


(四)涉及两个以上省级行政区域的地图;


(五)全国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性中小学教学地图;


(六)省、自治区、直辖市历史地图;


(七)引进的境外地图;


(八)世界性和全国性示意地图。


第五条 下列地图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一)涉及国界线的省级行政区域地图;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历史地图(不涉及国界线);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性中小学教学地图;


(四)世界性和全国性示意地图。


第六条 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本行政区域内的地图。


第七条 下列地图无明确的审核标准和依据时,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商外交部进行相应地图内容审查:


(一)历史地图;


(二)世界性地图;


(三)时事宣传地图;


(四)其他需要商外交部审查的地图。


第二章 申请与受理


第八条 下列情况下,单位和个人(以下统称申请人),应当按照本规定向地图审核部门提出地图审核申请:


(一)在地图出版、展示、登载、引进、生产、加工前;


(二)使用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标准画法地图,并对地图内容进行编辑改动的。


第九条 申请人提出地图审核申请时应当填写地图审核申请表,提交需要审核的地图及下列材料:


(一)编制公开版地图(不含示意地图)的,提交经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地图出版范围或者单项地图的批准文件以及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具有相应等级和业务范围的测绘资质证书;


(二)编制公开版世界性和全国性地图的,提交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编制地图的证明文件;


(三)涉及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配套的教学地图,提交经国务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编写核准的有关证明文件;


(四)涉及使用国家秘密测绘成果编制的地图,提交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机构进行保密技术处理和使用保密插件的证明文件;


(五)涉及专业内容的地图,提交经过本专业保密部门审查的证明文件。


申请人送审地图时,应当提交试制样图(样品、光盘等)一式两份(彩色地图提交彩色样图;黑白地图提交原稿样图),电子版地图除提交数据等相关资料外,还应当提交与地图审核内容相关的纸质样图。


第十条 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人提出的地图审核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并送达申请人:


(一)决定受理:申请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要求的;


(二)告知: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审核范围的,告知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申请材料不齐全的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告知补正;


(三)决定不受理:不属于审核范围的。


第十一条 直接使用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标准画法地图,未对其地图内容进行编辑改动的,可以不送审,但应当在地图上注明地图制作单位名称。


第三章 内容审查


第十二条 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地图内容的审查包括:


(一)保密审查;


(二)国界线、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界线(包括中国历史疆界)和特别行政区界线;


(三)重要地理要素及名称等内容;


(四)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规定需要审查的其他地图内容。


审查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按地图审核权限分别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 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地图内容审查工作职责,应当有明确的地图内容审查工作机构承担。


第十四条 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地图审核申请后,应当及时将地图内容审查通知书和相关申请材料一起转地图内容审查工作机构进行审查。地图内容审查工作机构,自接到地图内容审查通知书和相关申请材料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的需要省级地图内容审查工作机构协助进行审查的地图,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下达协助审查任务书,省级地图内容审查工作机构应当自收到地图内容协助审查任务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完成,并出具加盖地图内容审查专用章的地图内容审查意见书。


第十五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从事地图内容审查工作:


(一)具有中级以上地图编制专业技术职称或者从事地图内容审查工作三年以上;


(二)持有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图审查上岗证书。


第四章 审批与备案


第十六条 地图审核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完成。电视、报刊及其他媒体上使用的时事宣传地图,原则上实行即送即审。


第十七条 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自接到地图内容审查意见书后,在五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意见。作出批准意见的,编发审图号,发出地图审核批准通知书。


不予批准的,说明原因,发出地图审核不予批准通知书,并将申请材料退还申请人。


第十八条 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图号为:GS(××××年)×××号[如:GS(2004)001号]


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图号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S(××××年)×××号[如:京S(2004)006号]


第十九条 地图审核申请被批准后,申请人应当:


(一)按照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地图内容审查意见书和试制样图上的批注意见对地图进行修改;


(二)在正式出版、展示、登载、以及生产的地图产品上载明审图号;


(三)在出版发行、销售前向地图审核部门报送样图(样品、光盘等,下同)一式两份备案。


送审或者可不送审的地图样图,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一条要求备案。


第二十条 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网站上公告获得批准的地图名称、审图号等基本信息。


第二十一条 申请材料的原始图件保管期为五年,备案样图保管期为三年。


第二十二条 申请人对地图审核不予批准通知书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有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已有处罚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在地图上载明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审图号的;


(二)经审核批准的地图,未按规定报送备案样图的。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规定送审地图的或者擅自使用未经审核批准的地图的;


(二)经审核批准的地图,未按审查意见修改的。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二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弄虚作假、伪造申请材料,骗取地图审核批准的;


(二)伪造或者冒用地图审核批准文件和地图审图号的。


第二十七条 地图审核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地图审核机构的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在地图审核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


(二)在地图审核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一定影响的;


(三)在地图审核工作中未经申请人同意,擅自将送审的地图提供他人使用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据本规定,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地图审核管理规定。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原《地图审核管理办法》(国家测绘局令第3号)同时予以废止。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河南省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新乡市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办法(暂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



新乡市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保证服务质量,保障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根据《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新政办〔2011〕157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所有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及服务对象均应依照本办法,共同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第三条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服务。
  第四条居家养老服务形式及内容。
  (一)基本形式
  建立“12349”居家养老服务呼叫中心,开通服务热线;由专业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生活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信息咨询和中介服务,方便老年人生活;引入老龄产业专业化服务方式,构建适合居家养老形式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服务内容:
  1.帮助老年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送餐、购物等基本生活服务。
  2.协助老年人就医、家庭生活护理、康复护理等居家护理服务。
  3.陪伴老年人聊天、散步、心理疏导等精神慰籍服务。
  4.为老年人开展学习健康知识、文化娱乐等丰富文化生活服务。
  第五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当在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手续。
  第二章设施配置
  第六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可依托现有设施进行改建、扩建或者新建。建筑设计应符合老年人生活需要。县(市)、区级居家养老机构(中心)建筑面积一般在200-300平方米。社区(村)级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站)原则由街道建设,面积在50-100平方米。
  第七条中心和站建成经验收合格后,县(市、区)财政按照每建成一个中心补助5万元,建成一个站补贴3万元的标准给予建设补助,补助所需资金由县(市)、区政府负担,市政府给予适当补助。享受建设补贴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5年内改变用途的,收回一次性建设补贴。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或资助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日常管理费用,投资主体拥有冠名权。
  第八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有专门的办公场所,配有电脑、电话和其他必备的办公设施。
  第九条各县(市)区应建设1-2所本级居家养老管理服务(机构)中心。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根据老年人特点设置“六室一场一厨”即:服务咨询室、日间照料室、多功能活动室、医务室、健身康复室、图书阅览室、室外活动场所和厨房(配餐间)。社区(村、居)应设置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站。工作站建设应因地制宜,以满足为老年人服务为基准,保障居家养老服务所需办公用房,新建社区应按照本条例建设要求设置。
  第十条服务咨询室应有专人负责,配备桌椅及饮用水设备,使用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按养老需求可联系专业服务队和志愿者团队,为居家老人提供相关服务咨询。
  第十一条日间照料室应至少配有5张日间托老床位及必要的生活起居用品,使用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
  第十二条多功能活动室应合理配备音响、影像器材及棋牌等文化、教育、娱乐设施和用品,使用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第十三条医务室应配备有专(兼)职医生和必备的药品器械、提供应急医疗服务,使用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第十四条健身康复室应配备老年人安全使用的健身康复器械和设备,配备健康咨询指导员,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档案资料,使用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
  第十五条图书阅览室应配有桌椅、书架和适合老年人阅读的图书、报刊、杂志。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图书不应少于200册。
  第十六条室外活动场所应充分利用社区公共场所,适合辖区老人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娱活动。
  第十七条厨房(配餐间)除应配备基本炊具及餐具外还应有必要的卫生防疫和消防、防火装置,厨房和餐厅相对分开,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规定,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
  第十八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水、电、气、电话、饮水、空调等内部的设施和设备必须齐全并保证其处于正常状态。
  第三章责任分工
  第十九条市民政局、老龄办负责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宏观调控、监督管理;成立市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指导或开展管理服务工作。
  第二十条市财政局负责居家养老建设奖励补贴、年运营补贴、服务对象补贴等资金划拨及资金审核、监管工作。
  第二十一条县(市)、区级财政局积极配合市财政局,负责本辖区居家养老建设奖励补贴、年运营补贴、服务对象补贴等资金划拨及资金审核、监管工作。
  第二十二条各县(市、区)民政局、老龄办为本地居家养老服务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研究制定有关政策,进行综合协调,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县(市)、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负责本辖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全面运营及管理工作。
  第二十四条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由街道办(乡、镇)服务中心、或社区(村、居)服务站负责建立辖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台帐、收集、审核、复核、上报等工作。
  第二十五条市民政局、老龄办负责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技能竞赛、典型经验推广、交流等活动。
  第四章服务对象及服务标准
  第二十六条无偿服务对象。
  (一)持有本市户口,年满70岁的空巢独居老人(包括散居“三无”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失能或半失能、享受低保待遇老人);省级以上劳模、百岁老人。
  (二)空巢独居老人界定:无子女或子女在本市辖区以外工作和居住的老人。
  第二十七条低偿服务对象。
  (一)持有本市户口,年满75岁独生子女和计生双女独居老人。
  (二)持有本市户口,年满80周岁重点优抚对象。
  第二十八条有偿服务对象。
  自愿出资申购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
  第二十九条服务标准。
  (一)无偿服务。对无偿服务对象实行政府出资购买服务,每月发放200元居家养老服务卡。
  (二)低偿服务。对有一定经济来源,但生活仍有困难或国家相关政策给予照顾的,实行个人与政府共同出资购买服务,由当地政府每月发放100元居家养老服务卡。
  (三)有偿服务。对有支付能力的服务对象,由个人自费购买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应为其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优惠服务。
  第三十条市辖区无偿或低偿服务补贴所需资金由市、区财政按照5:5的比例从福彩公益金中解决,县(市)无偿或低偿服务补贴所需资金由县(市)财政解决。
  第五章申报及审批程序
  第三十一条申报程序服务对象应自愿申请并同意接受与社区服务中心签订《居家养老服务协议书》。协议书内容应注明服务机构名称和负责人姓名、服务对象姓名和地址、服务内容和方式、收费标准和支付方式、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法律责任等内容。
  (一)个人申请:申请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老年人可由其本人或委托其亲友,到户籍所在地社区(村、居)委会申请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同时提交相应证明材料,包括《新乡市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审批表》、《新乡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复印件一份(带原件备查)、社区(村、居)委会提供的子女均不在本市居住的证明,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带原件备查)及审批部门需要提供的其它材料。
  (二)有居家养老有偿服务需求的老人,可直接拨打市居家养老服务热线“12349”或家政服务热线“12343”。
  第三十二条审核程序。
  (一)社区居委会初审。社区居委会在收到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后,可采取两人以上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多种形式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含公示时间),对经初审合格的签署初审意见,报街道办事处审核。
  (二)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审核。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对申请人情况进行复审,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签署审核意见,报区民政局老龄办审批。(三)区民政局审批。区民政局收到街道办事处审核材料后,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准。对符合政府购买服务的申请人,发给书面核准通知书;对不符合政府购买服务的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四)市民政局备案。各县(市、区)民政局、财政局共同审核本辖区内符合市政府购买服务的老人名单,合签后报市民政局老龄办、市财政局备案。市老龄办、市财政局不定期进行抽查,年终进行考核验收。
  第三十三条资金拨付方式。
  (一)各区财政局、民政局根据本辖区政府购买社区养老服务考核情况,共同向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申请补助资金。
  (二)市财政局根据各区民政局、财政局上报的经市民政局老龄办审核确定的居家养老服务人数,将市财政应补助的养老服务补助资金采取年初予拨、年终结算的方式下达各区。
  (三)各区财政局依据民政局计划,在5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至区民政局老龄办,属市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中心直接提供服务的社区(村、居),其资金通过区民政局老龄办拨付市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中心。
  (四)各县(市)、区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中心,根据所辖区内为老服务时间和应付金额,与为老服务专业机构进行结算。
  (五)各街道办事处(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按季度及时将本辖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补助情况汇总后(包括核准各类补贴的人数、标准、补助总额等),分别报区财政局和民政局老龄办。
  (六)各县(市)、区民政局和财政局统一制作服务记录薄和补助资金额度登记卡、补助资金代金券。
  第三十四条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为老人,任何人不得借机要求或变相要求服务人员为老人以外的其他人员提供服务。
  第六章队伍建设
  第三十五条街道办事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般配备2-3名工作人员,其中至少1名专职管理人员。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一般配备1-2名工作人员,护理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数量按能满足机构对服务对象提供各种服务需求配备。
  第三十六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人员可从大专院校毕业学生和符合再就业条件的“4045”人员中选聘,也可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养老机构、社区办及服务中心相关人员兼职。服务人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健康的身体和从事护理、家政等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知识。
  第三十七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辖区为老服务工作人员的选聘、培训、使用、考核奖惩等制度。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与符合条件的为老服务工作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建立为老服务工作人员档案。
  第三十八条市居家养老管理服务机构,负责对全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社区志愿者等为老服务人员统一进行上岗培训,培训结束后可参加由国家认可的机构组织的考核考试,经考核考试合格者,颁发由国家认定的“养老护理员”上岗证书,已具有“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者,可参加“养老护理师”资格考试,办理上岗资质证书费用由个人支付。
  第三十九条应充分整合社区各专业服务机构资源,组织志愿者队伍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建立相对稳定为老服务机构和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各类为老服务活动。
  第四十条服务员报名
  (一)所需材料: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2张(无身份证者带户口本)、1寸照片3张、2寸照片2张,医院相关体检证明。
  (二)报名地点:市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中心;各县(市)、区老龄办。
  第四十一条服务员选择程序
  有意向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员岗位的人员,须履行以下程序:
  (一)面试。当面审核和了解报名者基本情况,对通过面试的报名者进行岗前综合培训,
  (二)培训全部合格的服务员,由工作人员录入服务员资源数据库。
  第四十二条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为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费标准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各中心(站)可根据劳动技能等实际情况确定,每月结算一次。
  第四十三条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守则
  (一)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公共道德,讲文明、讲礼貌,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二)严格遵守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信守服务合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技能、服务质量,做一个让老人满意的优秀服务员。
  (三)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爱心,有耐心,用亲情服务老人。
  (四)自尊、自信、自爱,在服务中应不卑不亢,言谈举止稳重大方,待人宽厚谦让。
  (五)遵纪守法,尊重老人的生活习俗,努力学习,虚心求教,不断进取,精益求精。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坚持为全体老年人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运行模式可采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社区直接管理方式或者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委托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认定的、有资质的老龄产业或中介组织进行管理。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应做好辖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调查摸底工作,并进行登记造册,每季度核实一次,进行动态管理。做好有关居家养老服务的综合性报告、专题报告、工作总结、内部刊物、简报和各种汇编资料的撰写和上报工作。
  第四十五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各项管理制度应予以公示,包括内部日常管理制度,各类工作人员职责分工,公示服务时间、服务项目内容及收费标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遇重大问题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十六条档案管理
  (一)市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中心暨“12349”居家养老服务呼叫中心负责全市老人电子信息入库管理和建档工作。
  (二)各县(市、区)老龄办、社区办负责本辖区老人基本健康情况信息采集、收集、整理和档案管理的全面工作;向市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中心提供电子版老人基本健康情况信息工作;制定并建立健全中心(站)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各级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中心(站)对所保存的档案应进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做到案卷质量标准化,档案整理系统化,档案管理科学化,查找利用现代化。
  (四)各级服务机构应严格执行保密制度,防止档案失密和泄密,确保老年人的隐私信息完整无缺、确保所有档案的安全。
  第四十七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三年。